工艺
巧妇蒸“罐馍” 清明寄情思
日期:2022-04-06
浏览:
来源:
作者:侯翠 吴舒捷
清明前夕,家住洛川县凤栖镇作善村的孙改群早早就忙活起来。按照传统,每逢清明节每家每户都要蒸罐馍祭祀祖先。
罐馍分为祭祀罐和人口罐两种。祭祀罐又称掰纸罐,罐顶是猪头、羊头、老虎头等造型;人口罐则是家里每人一个,里面包着鸡蛋,表示母亲对全家人的一种期盼和祝福。一大早,孙改群起床后就开始在厨房揉面、调色,只见她指尖飞动,面团在她手里一会变成圆形,一会变成长条状,不一会儿的工夫,罐顶所用的兔子、飞燕、麦垛等就做好了。
“我现在做的这罐顶都是人口灌,这麦囤、豌豆囤,男的吃就代表五谷丰登、家丁兴旺,这鸡、鸟、燕子,就代表女性勤劳手巧的意思,给学生娃就是剪刀、书本希望孩子以后学业有成。”孙改群说。
据悉,罐馍除了灌顶上不同的花样,罐身还要放上大拇指大小的飞燕、麦穗等,代表着丰衣足食,体现着全家团圆,表现了洛川塬上特有的乡土风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7月4日,“歙韵贺兰·墨香同辉”——贺兰砚、歙砚作品联展活动在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开幕。 本次联展...
-
弋江镇,依水而建,缘水而兴,自古以来,商贾云集,能工巧匠辈出。“面塑(捏巧)”就是伴随着弋江古镇的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