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顺德区清晖园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日期:2022-01-12
浏览:
来源:
作者:王艳美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清晖园,原为明代万历年间状元黄士俊府邸,清乾隆年间为进士龙应时购得,其后,复经龙家一门数代精心营建,格局始臻定型。这座位于闹市中的古园林,背后蕴藏着怎样的人文元素?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这些人文元素又如何作用于今天的生活?近年来,顺德区清晖园将历史与当下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
营造非同质化的社会教育主题
据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清晖园为岭南古典园林,主体建筑包括有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惜阴书屋、真砚斋、状元堂等。园内植物200多种,且有多棵百年古树、中外名木。该园林曾是明代万历年间状元黄士俊和清代大良龙氏的府邸。清晖园的园林艺术、古建文化、家族历史相互交融,底蕴深厚。
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表示,该馆肩负着宣传和社会教育功能,于近年结合园林元素营造非同质化的社会教育主题,推出清晖学堂系列活动。其中包括以“状元府邸,进士世家”为基础,进行清晖龙氏好家风系列社教活动;以岭南园林造园艺术为基础,开展草木清晖系列社教活动;同时配合陶瓷、书画等展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研学活动。例如以科普为主的“大自然的香水”“天子卓叶之形态各异的叶子”“植物中的动物家族”,以文化熏陶为主的“大咖解读广绣文化”“清晖园中的满洲窗”等。
“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进步的今天,市民更需要文化熏陶。”该馆有关负责人说:“清晖园‘清晖学堂’正是在这种需求下,整合清晖园文化资源,为顺德群众提供精神粮食。”
初探古园林与本土产业跨界合作
去年4月,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初次尝试与本土珠宝产业合作。这是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和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馆校合作的一次创新的探索——将园林文化融入珠宝设计中。该次馆校合作共创作出81件设计稿,其中36件较为优秀的设计作品制作成实物在清晖园展出。过程中约有20名老师、500余名学生参与,包括作品设计、制作、视频制作及主题节目创作等。
据介绍,这是将岭南古园林元素融入珠宝设计的一次尝试,园林传统文化与现代珠宝艺术两者交汇碰撞,带来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学校特色教育与博物馆教育对接,而且珠宝专业对接顺德本土珠宝特色产业,颇具社会意义。
去年5月18日,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推出“陶醉清晖探‘塑’未来——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将古园林元素融入石湾陶瓷微塑作品中,这也开启了古园林与陶瓷微塑产业的跨界合作。
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表示,接下来将传统的古典园林元素,进一步提炼优化,赋予时代特色,例如服饰、珠宝、美食及其它类型的创意产品,进一步尝试跨业界的对话。未来将结合清晖园文化资源,继续探索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形式相融,促进文旅结合,让文物活起来。
传统文化与时代脉搏相结合
清晖园曾为状元府邸,也曾为大良龙氏的家园,这些居住在清晖园的家族走出了不少历史名人。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认为,在这里产生的家族历史、教育历史,于今天来看,无疑是一个文化宝库。根植于这座古园林的传统文化,于当下生活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近年来,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推出“扶摇直上青云路——龙氏教育史展览”。去年高考期间,推出“金榜题名时——结海堂科举教育专题藏品展”,最近推出“金榜题名时——顺德状元文化展览”,这些展览将大良龙氏家族的历史展示出来,同时结合当下鼓励顺德学子为自己的理想奋斗,鼓励在各行各业的市民学习状元精神,力争“行行出状元”。
此外,该馆还采用年轻人时尚的方式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去年举办的“园林城市曜清晖,生态文明美顺德”——第一届清晖园林节,在线下设置了年轻人爱玩的“寻找园林NPC体验打卡”游戏。不但如此,“清晖学堂”还将古园林的文化元素,融入橡皮印章、陶艺、古法蓝晒、微缩景观等日常摆件和艺术品的制作中。在去年的春节前夕推出清晖园博物馆第一届IP抖音大赛、云赏花市等,也推出了线上活动,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市民的文化需求。
展望未来,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表示将充分解构园林背后的人文元素,继续探索古园林在传统文化里起到的特殊作用,继续为本土文化提供展示平台,开拓更多创新的传统文化课程、夏令营、活动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
-
8月2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文化馆协会、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与沈北新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