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临渭区:把“非遗”课程搬进校园 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发扬
日期:2022-01-19
浏览:
来源:
作者:渭教宣
近年来,临渭区教育系统积极探索,不断开发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打造“非遗+课堂”体系,鼓励教师进行非遗课题研究打造品牌课程,持续开展“校园非遗日”“一校一技艺”等活动,真正把“非遗”从民间搬进了校园,让孩子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动手实践,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皮影课堂课围绕皮影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以及表现手法,重点突出皮影雕刻工艺的刀具种类、下手刀法、刀工讲究等。一把刻刀,一张卡纸,一块蜡板,构成了皮影雕刻课堂的主要工具,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模有样的尝试着雕刻各种图案花纹,用心细致的感受皮影非遗的文化魅力。
剪纸课堂围绕剪纸的发展及地域样式、文化涵义、剪纸手法等,,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描绘、刻剪、粘贴一步一步动手实践,创作出各种美丽的作品。通过创作把艺术和生活通过一幅幅剪纸作品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让同学们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感受非遗蕴含的传统艺术之美。
戏曲课堂以秦腔传承为主,围绕戏曲中的“四功五法”知识传授,重在技法指导和戏曲舞蹈编排,老师们还会在中穿插戏词的分析讲解。为使秦腔更好传承,还经常邀请秦腔名家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手把手教学,把戏曲中专业的妆容服饰画法、穿法以及身段、走姿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广大师生大开眼界、直呼过瘾。
一系列的非遗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成为了临渭区学生社团活动的一个亮点,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动手实践、大胆尝试、舞台展演,不断的学习和继承工匠精神,自觉担当起了“非遗小传人”,充分凸现了临渭区“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实现了校内外教育的有机融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9月2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怀...
-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2025年《开学第一课》专题电视节目。节目围绕纪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