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宁夏“双减”工作典型案例
日期:2022-01-23
浏览:
来源:
作者:宁教宣
“双减”政策推行以来,宁夏各地各校迅速行动,出实招硬招真招,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近日,自治区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双减”工作典型案例的通知》,要求推广银川市兴庆区等6个县(区)、学校的典型做法,继续加大推进力度,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银川市兴庆区和贺兰县如何贯彻落实的——
银川市兴庆区打出“组合拳”
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落地落实
银川市兴庆区校外培训机构占宁夏近三分之一,治理规范难度很大。兴庆区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在教育局成立了治理“专班”,增配4名专干,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主动作为,在宁夏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和预收费监管2个“100%”,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打通最后“一公里”。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纳入乡镇街道综合治理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14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派驻1名教育专干,吹哨报道,驻点包抓,从严查处培训隐性变异等问题,坚持把问题化解在末端,基本做到问题处理、矛盾化解不出社区。
用好政策“引导器”。本着“先规范、后移交,先明责、后整治”的原则,重新审核并向文化、科技、体育等部门移交非学科类培训机构255家,取缔不符合办学条件机构59家,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无缝衔接、信息共享、消除盲区。
把好压减“风向标”。采取召开专题答疑会、主动上门宣讲、校内家长会宣传等方式,详细、全面、耐心解读“双减”政策,帮助校外培训机构算清“三笔账”(政治账、经济账、时间账),引导培训机构主动做好“营转非”登记和预收费监管等工作,学科类培训机构与监管银行签约率达100%。
关好监管“安全阀”。按照“控增量、消存量、防风险、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动用约谈、提醒、警示、处罚等手段,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全区原479家学科类培训机构,没有发生一起卷钱跑路、群众上访事件,有效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
贺兰县“四联动”
做好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
贺兰县深入开展“双减”工作,做到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齐步走,全县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应交尽交、应管尽管。
证本联用,明确过渡期监管部门。县教体局牵头,联合审批局、文旅局、体育中心、科技局,区分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重新审批,对合格的继续颁发教育部监制的办学许可证,明确由业务主管部门和教育部门双主管,待新的办学许可证下发后换发,确保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不“脱档”。
日常联查,理顺过渡期监管关系。县教体局牵头,联合文旅局、体育中心、科技局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复课评估,逐机构上门走访,宣讲“双减”政策,做好过渡期管理,确保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不“空档”。
年检联审,明确过渡期监管职责。由县教体局牵头,文旅局、体育中心、科技局参与,修定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年检考核细则,举办培训班专题辅导年检流程和方法,按期做好年检年查,确保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不“超档”。
执法联动,堵塞过渡期监管漏洞。为避免在机构转型和监管部门移交过程中出现“重复查、无人管”等现象,县上明确规定,凡涉及培训机构投诉举报,一律开展联合执法,相关部门同时到场,共同研判,依法处置,坚决堵塞监管盲区,确保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不“错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一六四团: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热点信息
-
9月2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怀...
-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2025年《开学第一课》专题电视节目。节目围绕纪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