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非遗”进校园 点燃砀山小学生传承激情
日期:2022-03-13
浏览:
来源:
作者:李兴举
3月9日,砀山县“非遗”进校园演出活动在砀城第一小学举行。砀山县委教育工委委员、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凤娟,砀城一小师生等参加了活动。
演出前,陈凤娟首先代表教育局对砀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砀山县文化馆、砀山县演艺公司举办此次活动表示欢迎,接着就“非遗”进校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智慧与文明的结晶。“非遗”进校园是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一定要落实好。不但要有制度保障,更要有实践创新;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强化非遗传承意识培育;要围绕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组织开展传承实践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砀城第一小学校长方亮对师生提出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行动,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保护好中华文化之源,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非遗”走进课堂,走进每一个同学的内心深处,让其在校园大放异彩,璀璨生辉!
方亮讲话后,演出开始了。戏曲《五世请缨》、《对绣鞋》、《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唢呐《欢快的梨乡》,四平调《小包公》、四平调折子戏《杨门女将》,激起师生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四平调《花为媒》由“非遗”传承人宋雪梅演唱。演唱之后,她进行了现场教学。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宋老师教得仔细,师生们学得认真,剧场成了课堂。互动模式把演出推向活动的高潮,全场欢声雷动,掌声经久不息。“非遗”进校园点燃了砀城一小师生的传承激情。
据悉,近年来,砀山县教育局把“非遗”进校园当作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抓,砀山木板年画、蜡染、烙画、梨膏糖等非遗项目多次走进校园。这次“戏曲进校园”活动为师生打开了一扇近距离感受戏曲艺术魅力的窗口,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进一步增强了戏曲文化的保护、创新和发展意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进一步推动各地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落实...
-
9月9日,“知音湖北 博物之旅”活动启动仪式在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院举行,开启武汉博物馆之旅。 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