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答记者问
日期:2022-03-16
浏览:
来源:
作者:传统文化网
3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奋进十四五 建功新时代”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就《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宋争辉介绍,“十三五”时期,河南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由83.2%、94%、90.85%提升至90.3%、96%、92.01%,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86%,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所有县(市、区)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我省成为部省共建、整省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七个省份之一。
规划目标: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和人才强省
《规划》共18章内容,分4个板块,坚持“工程化、项目化、方案化”和“项目为王”的基本思路,在充分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前瞻性谋划了17个重大工程,安排了77个重点项目。力争到202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3%、96.4%、93.5%、60%;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和人才强省,进入全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上游行列。围绕上述目标,“十四五”时期将着力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
根本任务:铸造立德树人的河南品牌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构建大中小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和“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将“大思政课”落实到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机制,努力铸造立德树人的河南品牌,让我们培养的孩子“更爱国、更拼搏、更有爱、更担当”。
教育体系:构建评价、服务等“六大体系”
坚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评价体系、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支撑技能社会建设的职业教育体系、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体系、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等“六大体系”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基础教育:全面提高15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积极推动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持续推进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行动,全面提高15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基础教育公共服务。
职业教育:助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坚持类型教育基本定位,紧紧抓住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机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国家“双高计划”和省级“双高工程”,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持续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推动职业院校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助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高等教育:推进“双一流”建设提质进位
加快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提质进位,支持7所高校11个学科实施“双一流”创建工程,培育“双一流”第二梯队。落实《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建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战略支点。完善高校结构布局,推动学科学院调整优化,实施“大部制”“院办校”等改革,着力打造“学院、学科研究院、产业研究院”共同体。构建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本专科专业结构,切实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服务格局: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围绕河南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统筹谋划、系统安排,为实施“十大战略”、实现“两个确保”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努力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先出彩、出重彩。
学科、师资、技术等“强强”推进 河南娃期盼的高等教育发力了
3月15日,在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奋进十四五 建功新时代”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刁玉华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刁玉华介绍,省教育厅将按照教育部等3部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和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要求,以“五强”为抓手,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起高峰。
强学科:指导郑大、河大确定若干学科进行重点培优
聚焦学科强根本,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和创建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在建强郑州大学、河南大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的基础上,指导两校确定若干特色鲜明、基础扎实的学科进行重点培优,并引入若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力争部分学科进入第三轮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另一方面以学科学院优化调整为抓手,在全球全国汇聚优质资源,推动11个一流创建学科快速提升水平。
强师资:对15个一流建设和创建学科引入的高层次人才给予超常规支持
人才引育强师资,印发《河南省一流学科引进人才工作细则》,在经费支持、科研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对15个一流建设和创建学科引入的高层次人才给予超常规支持,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吸引“孔雀河南飞”;同时练好内功,给予本土青年人才充分的条件保障,加快高层次人才培育,力争“孔雀生河南”。
强合作:在“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全力攻坚 力争新增百亿级经济效益
服务产业强合作,加快推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推动15个一流建设和创建学科与企业研发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在“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全力攻坚,聚焦生物育种、智能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协同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力争新增百亿级经济效益。
强管理:建立河南“双一流”建设和创建监测平台
平台监测强管理,对照国家“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建立河南“双一流”建设和创建监测平台,从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贡献与声誉等方面进行动态监测,既强调量化指标的考核,又设置留白监测项目,全面掌握建设进展,科学指导学科发展。
强绩效:定期对“双一流”建设和创建进展进行督导
定期评价强绩效,建立省直部门联席督导制度,定期对“双一流”建设和创建进展进行督导;充分发挥省“双一流”建设咨询专家组和省内外学科专家的作用,通过分档评价考核建设成效,并将其作为资金分配、学科调整的重要依据;定期邀请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社会群众等进行现场观摩,既充分展示建设成效,又主动接受各界监督。
让孩子共享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河南基础教育发展提纲行动“出炉”
“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3月15日,在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奋进十四五 建功新时代”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这样说。
河南作为基础教育人口第一大省(现有中小学、幼儿园4.77万所,在校生2130.71万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更为强烈,“十四五”期间,将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推进基础教育促优质?毛杰介绍,将从三个方面着力加快推动基础教育促优质。
提升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能力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和特殊教育全面提升
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优化城乡幼儿园布局,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和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深入实施幼儿园游戏化和生活化课程,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管理能力提升、集团化办学提质扩面“三个工程”,继续深化中招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双新”课程提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四个工程”,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坚持尊重差异、多元融合,加快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延伸,让残疾儿童青少年和普通儿童青少年共同成长进步。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巩固提升“双减”成效
提升“五育”并举成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培育“五育”并举实验区、实验学校,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强化教研支撑,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巩固提升“双减”成效,把减出来的时间用于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
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强化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学校数字化转型“四个支撑”,努力实现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提升教育督导效能,建立健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体系。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形成市县乡全覆盖的高质量教师补充体系
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师风铸魂工程,常态化开展“最美教师”等师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形成“好老师”和“大先生”不断涌现的局面。
深化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师梯队攀升体系建设计划、教师能力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开展“万名中小学青年校长筑基计划”,培养教育家型校长和豫派实践型教育名家。
深化教师补充机制建设,加大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力度,持续实施“特岗计划”“优师计划”等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形成项目错位互补、市县乡全覆盖的高质量教师补充体系。
深化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以改革增活力,以改革添动力。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推动“一补两贴”等惠师政策落实,吸引优秀人才终身从教,以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河南首个现代免疫实验室将在河南农业大学正式挂牌
“一周后,省内首个现代免疫实验室将在我校正式挂牌!”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在3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奋进十四五 建功新时代”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向大家隆重介绍这一好消息。
强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打造国家创新高地的重大举措,是全省上下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在郑大、河大“双航母”基础上,将河南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确定为“双一流”创建工程。介晓磊说:进入省“双一流”创建工程后,河南农业大学获批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获1.5亿元经费支持;牵头的省神农种业实验室挂牌运行,王泽霖教授捐出8000多万元支持的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P3)获国家发改委立项,绘制了黑麦基因组高质量精细物理图谱,画出了粮食作物抗逆改良“导航图”,解码了我国地方鸡生长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在迈向“双一流”的路上,河南农大人正豪情满怀,阔步向前!
技能人才、“职教高考”、产教融合……河南职教创新发展高地“职”等你来
河南是7个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省份之一
2021年,省委、省政府启动了“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省政府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我省成为部省共建、整省推进的7个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省份之一。
陈垠亭介绍,“十四五”期间,河南将以实施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匹配“六个一批”工程为载体,深入推进职教高地建设。
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将达到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10%
组建一批高水平职业本科院校,职业本科教育在现代职教体系中具有重要牵引作用。到2025年,我省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将达到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本科在校生将达16万人。目前全省仅有1所职业本科学校,在校生不足万人。“十四五”期间,河南将组建一批职业本科学校和应用技术型本科学校,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层次、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
“十四五”期间将着力培养产业发展紧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新建一批紧密对接产业的高职院校,全省现有高职院校99所,在校生138万人,但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布局结构还不能很好适应产业发展升级需求。“十四五”期间,河南将主动服务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规划增设一批紧密对接产业的高职院校,着力培养产业发展紧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建立“职教高考”制度让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发展有优势
建设一批优质中职学校,中职在职教体系中具有重要基础地位,但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还不达标,影响了中职办学质量和社会形象。我们将实施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动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探索综合高中建设路径。同时,建立与普通高考相对分离的“职教高考”制度,让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发展有优势。
培育750个省级示范性专业点和叫得响的河南职教品牌
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群。将调整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培育750个省级示范性专业点。深入开展“百校万企结对发展行动”,推动每个职业院校聚焦服务2-3个主导产业。对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调整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加强职教园区建设,重点培育一批有特色、叫得响的河南职教品牌。
打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
创建一批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鼓励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联合打造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发挥行业产业优势,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切实打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形成产教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
组建20个省级骨干职教集团
组建一批省级骨干职教集团,由职业院校、行业组织牵头,吸纳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组建20个省级骨干职教集团。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使每个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拥有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进一步推动各地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落实...
-
9月9日,“知音湖北 博物之旅”活动启动仪式在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院举行,开启武汉博物馆之旅。 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