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五河县“非遗”进校园 弘扬传统文化
日期:2022-03-18
浏览:
来源:
作者:刘士波
为落实“双减”政策与更好地开展课后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五河县五河小学不断探索自身特色之路,以课后服务为载体,深耕本土文化,将非遗文化——五河民歌和钱杆舞课程与课后服务有机结合并大力推进,不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让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钱杆舞又称打连厢,俗称“耍钱杆”,主要表现为手握钱杆子中段,绕体打击身体的肩、臂、手、腰、腿和脚等部位,结合蹦、跳、转体等动作,边打边唱,场面欢快、流畅,给人们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2008年钱杆舞被列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月14日下午,正是五河县五河小学课后服务时间。操场上,同学们排着整齐的方阵,手持钱杆,在非遗文化传承人潘家芹和欧明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和着音乐的节拍,绕体打击身体的肩、臂、手、腰、腿和脚等部位,结合蹦、跳、转体等动作,边打边唱。成串的铜钱哗哗地响,漂亮的流苏上下飞舞,场面蔚为壮观。
五河小学充分挖掘利用本地非遗文化资源,聘任非遗文化传承人、地方文艺志愿者为校外辅导员,开设五河民歌、钱杆舞特色课程,并致力将五河民歌、钱杆舞课程打造成课后服务特色品牌。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校组建五河民歌合唱团和钱杆舞队,吸纳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艺术的传承和推广,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传统技艺,零距离感受五河地方艺术的魅力。
为贯彻落实好“双减”政策,有效做好课后服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五河小学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体育类的乒乓球、足球、篮球、羽毛球、跳绳等,学生既能愉悦身心又能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同时提高了体育竞技技能。学校还安排了艺术类的课程,如动漫、彩铅、儿童版画、儿童水彩画、手工、合唱、歌曲欣赏、口风琴、古筝、拉丁舞、音乐素养等,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喜爱。还有创意无限的“机器人”兴趣小组,辅导老师带领孩子们在编一编、玩一玩的过程中,使孩子们掌握了Scratch编程的方法,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了求知欲望,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随着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与不断完善,五河小学不断积极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新内容,以“非遗进校园”为契机,加强优秀民族文化渗透力,提升特色活动吸引力,打造特色校园、优质校园,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体系,让民族文化能够在校园内生根发芽,发扬光大,更为学校课后服务增添了文化底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进一步推动各地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落实...
-
9月9日,“知音湖北 博物之旅”活动启动仪式在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院举行,开启武汉博物馆之旅。 本次...